这个为窦唯弹琴的中科院博导彻底火了
3月16日凌晨,窦唯发布了自己的最新专辑《山水清音图》。
据说,专辑灵感来自古画《山水清音图》,整张专辑分为“萧和键音图”“鸣虫静夜图”“童子诵乐图”“长卷舒慵图”等,就像一副长长的画卷。
对于窦唯的乐迷来说,这张专辑更像一份迟来了4年的礼物;而对于网友而言,这张专辑中与窦唯合作的一名物理学家却格外引人注意。 他叫陈涌海,在窦唯的新专辑中担任吉他手。
早在2011年,陈涌海一曲《将进酒》被他的好友杨一无意之间上传到网络上,居然很快突破千万的播放量,还因此上过2012年的网络春晚。
有网友评论道:感觉太白要是生在现在,肯定也和这哥们一样,喝得七倒八歪,拿把破吉他,一口大烟嗓,在天台上迎风狂吼,高楼下是夜色中穿(川)流的人群......
陈涌海是谁?
中科院半导体所主页上是这样介绍他的: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物理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规划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重点项目等十余个科研项目。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曾获200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奖励和荣誉。
自此陈涌海获得了“摇滚博导”的称号,而上面视频中他对面那位打着拍子的老者,是国学大家钱绍武……
陈涌海出生在普通市民家庭,没有任何音乐和科学方面的家学。由于父亲在电影院工作,家在电影院旁,从小看了不少的电影,听了不少电影插曲。
1986年他只身来到了北大求学。在那段日子里,陈涌海不但是个学霸,更是一个文艺青年。吉他自然必不可少,每到夏天的傍晚,一群同好便会相约在北大图书馆东边的草坪上弹琴,唱歌,聊理想。
读书时在北大未名湖边弹琴高歌的陈涌海
而后,陈涌海还与许秋汉、杨一等同道中人组建未名湖乐队。
那时候他有空就会诗人胡续冬、歌手许秋汉一起坐在北大图书馆东边的草坪上,弹着吉他唱着民谣。那届学生都知道,有一个物理系的小子没事老往中文系跑。还总背着把琴。一跟人聊天,满嘴都是崔健,鲍勃迪伦,尼尔杨等等闻所未闻的人名,如数家珍。
有人回忆,当年陈涌海唱歌时,满口方言,台下的观众开始瞎起哄,这时的他愤怒异常,大声吼道:“听不懂的出去!”
成都商报曾在2012年时对陈涌海进行过一次书面采访。陈涌海怀抱吉他演奏的特写和王力宏劲舞的照片被并排放在了文娱版上。
在外人眼里,他是纳米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在学生眼里,他是个颇具威严的老师;在朋友演里,他是个饱读诗书的侠客,义气、可交。
除了窦唯以外,中国“鲍勃迪伦”杨一是他的至交,周云蓬、刘东明是他的故友,李志的店试运营时有他,莫西子诗约人喝酒也少不了他的影子...
就算他一心在实验室搞科研,音乐圈里也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当被问起:如果能重新选择,是做音乐人还是科学家?陈涌海说:当然还是搞科研。科研和音乐都是我喜欢的,搞科研更有把握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存,搞音乐就不好说了,音乐就是自己的业余爱好。
“科研是职业,音乐只是业余爱好,两个都是我喜欢的,定位很清楚,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平衡。弹琴唱歌可以缓解科研上的压力吧,算是科研生活的一个很好的调剂。”
尽管陈涌海形容自己是一个不苟言笑、“无话可说”的老师,学生们都怕自己,但是他是真心的关心学生,看到学生走弯路或者浪费时间也是真着急。就像他当年咆哮自己一样咆哮他们:“做不了刀子,也要做刀把子。哪怕做生锈的、钝刀的刀把子,也要跟刀子在一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被流到海不复回!”时而浅吟低唱,时而凄厉如刀,一件素色衬衫,外表斯文清秀,满腹才思,在科学家与艺术者之间自如切换。这也许才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最好的慰藉。
现在的陈涌海每天8点钟到办公室,晚上六点钟回家吃饭,休息几个小时,晚上9点钟再回到实验室,一般要到12点才离开,短暂的一天不光要忙于自己的实验工作,还要看业内相关的研究论文、学生的汇报材料,而且他还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又要担起繁重的行政工作。他玩音乐的时间已经是少了很多。
尽管科研任务和行政工作都十分繁重,但是颇具侠气的陈涌海因为摇滚而享受着轻盈自恣。
就像他喜欢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由那些熟悉的城市场景抽象出来某种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结论,这些都让我着迷。我喜欢符合逻辑的玄幻和飞跃。”
作者:创天下
来源:http://mt.sohu.com/business/d20170329/130937330_2287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