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所等在莫尔异质结层间激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半导体所等在手性分子产生自旋极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半导体所在高功率、低噪声量子点DFB单模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半导体所在硅基外延量子点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半导体所在非互易光学介质几何理论方面取得进展
半导体所在氮化物材料外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半导体所在硅上In线的光致相变机理中取得新进展
半导体所发现亚铁磁自旋调控新机理
半导体所成功研制一款极低电压低抖动低功耗频率综合器芯片
半导体所在激子-声子的量子干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国际著名杂志《自然》报道半导体所在光催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09-03-26

    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对半导体能带结构按照需要进行“人工剪裁”,制备出区别于本征半导体的崭新的人工材料,由此设计出具有新结构和新原理的光电子器件。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京波研究小组与美国的合作者通过“剪裁”二氧化钛的能带结构,设计了一种增强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率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成果的研究论文在2009年3月17日成为国际著名《自然》杂志网站中的“亮点论文”,受到国际广泛关注。2009年2月24日,《自然》(亚洲材料)主编Martin Vacha博士和专职记者Adam J. Dickie博士分别采访报道了李京波小组在光催化材料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用钼碳共掺杂方法进行“人工剪裁”二氧化钛能带的优点如下:在二氧化钛掺杂氮,或者过渡金属能够减小二氧化钛的光学带隙,但是单独掺杂会使得光激发的电荷局域化并阻碍电化学反应的继续进行。对于钼碳共掺的方法,理论上使用超原胞,同时有一个钛和一个氧原子被取代形成彼此钝化的钼碳对,科研人员尝试了很多原子对,只有钼碳能够减小二氧化钛带隙的同时还保证了二氧化钛仍具有高的催化活性,由此发现,这种彼此钝化的原子对消除了单独掺杂时对载流子的局域效应,从而允许电荷转移参与水分解反应。

    科研人员用钼碳共掺杂方法进行设计,期望在这种彼此钝化的共掺杂体系中,载流子寿命会比单独掺杂时有所增长。这种设计原理也适用于很多半导体材料和催化剂材料,随着第一性原理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计算机辅助的材料设计是可能实现的,并且已经成为加速科学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二氧化钛是用来生产燃料电池中所需氢气的一种常用的光催化剂,它是一种光活性材料,在环境和能源领域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利用太阳能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水中制氢,可作为清洁燃料,而且可以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高效率和潜在的广泛应用性,成为能从环境中降解并除去有毒化学污染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二氧化钛的带隙为3.2 eV 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紫外部分,而这部分只占太阳光能量的5%左右,所以不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半导体所科研人员提出的新掺杂方法是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理论分析,发现特殊的共掺杂施受主对,比如“钼碳共掺”形成的新的杂质带,能够充分吸收太阳的可见光部分,从而提高二氧化钛分解水的催化效率。

 



关于我们
下载视频观看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林大北路中段) 北京912信箱 (100083)

电话

010-82304210/010-82305052(传真)

E-mail

semi@semi.ac.cn

交通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85259-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