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所等在莫尔异质结层间激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半导体所举行2023年开学典礼暨研究生入所教育大会
半导体所在高功率、低噪声量子点DFB单模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半导体所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半导体所等在手性分子产生自旋极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半导体所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半导体所组织学习贯彻中国科学院2023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刊】抢占“镓体系”半导体科技制高点 助力实现光电子信息产业的...
半导体所观测到各向异性平面能斯特效应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调研半导体研究所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半导体所在硅上In线的光致相变机理中取得新进展

2023-04-17

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量子理论变得尤为重要,对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量子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由于缺乏非平衡量子系统的框架,其应用主要限于平衡系统。随着超短激光脉冲和自由电子加速器 X 射线的产生推动了整个非平衡超快动力学领域的发展。超快现象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已被广泛关注,例如光致相变、光诱导退磁、高能离子碰撞和分子化学反应等。近期,非平衡超快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诸多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该领域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然而,实验并不能给出原子尺度的原子/分子位移,对激发态动力学的理解存在诸多争议。为了理解超快动力学现象,理论模拟至关重要。为推动超快领域的发展,和揭开超快动力学过程中的诸多谜团,近日,中科院半导体所的骆军委研究团队和汪林望研究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系列含时演化的算法,并将这些算法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其相关成果均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PNAS,Matter,PRB等国际期刊。

近期,他们将此算法应用到Si的(111)表面In线相变中,解决了实验上的诸多争议。Si的(111)表面上吸附单个铟原子层,在室温下形成 Si(111)-(4×1)-In 两个平行锯齿形 In 链组成的量子线结构(图1b),具有金属性质。当温度降低到125 K 以下,In 原子重新排列成具有 (8×2) 重构的四重晶胞扭曲六边形(图1a),伴随着周期性晶格畸变产生一维电荷密度波(CDW),并打开带隙成为凝聚态物理中的绝缘体相(窄禁带半导体) (图1c )。激光脉冲辐照可以实现硅上In线在半导体相与金属相间的超快转变。但是,激光脉冲辐照下的硅上In线在转变为半导体相变后其相干声子振荡快速衰减,没有出现其他量子相变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相间来回振荡的现象。

为了研究硅上In线在光致相变后相干声子振荡快速衰减的微观机理。他们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rt-TDDFT)方法模拟了硅上In线(In/Si(111))在激光脉冲辐照下的动力学过程,在理论上重现了实验中(图1(g))观察的半导体相转变为金属相的超快过程(图1和图2)。他们发现激光脉冲把硅中的价电子激发到In线的表面态S1和S2导带,由于S1和S2能带来自单个In锯齿链上In dimer的成键态,光激发形成使该In dimer变长的原子力,驱动In原子朝着半导体相运动,在晶格周期下In原子的集成运动形成CDW相干声子模式,从而导致结构相变(图3和图4)。他们揭示,在转变为半导体相后,S1和S2能带切换为跨越两个锯齿In链上的原子,这种能带成分的转换导致原子驱动力的方向旋转约π/6,阻止了In原子在CDW声子模式中的集体运动。从局域原子驱动力进行解释,为光致相变过程提供了更加简单的物理图像,为实验调控结构相变提供了直观的理论指导。上述模拟均可在PWmat软件中实现。

相关研究成果以“Origin of Immediate Damping of Coherent Oscillations in Photoinduced Charge-Density-Wave Transition”为题发表于Phys. Rev. Lett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刘文浩博士和顾宇翔博士,通讯作者为骆军委研究员和汪林望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了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研究计划等的支持。

论文全文链接:10.1103/PhysRevLett.130.146901

 

1. 光诱导半导体相(CDW)到金属相相变的动力学模拟及实验对比。

2. 原子结构、原子受力和光激发电子分布随时间的演化。



关于我们
下载视频观看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林大北路中段) 北京912信箱 (100083)

电话

010-82304210/010-82305052(传真)

E-mail

semi@semi.ac.cn

交通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85259-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