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金

个人简介

刘安金,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中国科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郑婉华院士)。2012年到2015年在德国弗劳恩霍夫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和柏林工业大学(合作导师:Dieter Bimberg院士)工作。201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

已在Photonics Research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包括关于VCSEL的综述论文4篇(第1兼唯一通讯作者)和2篇封面文章;参加国内外会议近30次,包括1PDP论文(2022 SPIE Photonics West);获得美国和中国授权专利19项。培养的学生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所长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德国“洪堡”学者、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技术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项/荣誉。

Nature CommunicationsOpticaLaser & Photonics ReviewsPhotonics Research等国内外一流期刊的审稿人,波兰国家科学中心、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评审专家。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中国科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

研究方向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垂直集成光子芯片、半导体激光器、MOEMS器件等

主要科研成就

1)发现了光子晶体波导的弱折射率导引效应,国内首次实现了光子晶体VCSEL室温连续单模激射,报道了最小发散角的光子晶体VCSEL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4(19), 191105, 2009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6(15), 151103, 2010.)。

2)发现了有限尺寸亚波长光栅的奇异导模和光束整形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提成探测功能的传感器(Optics Express, 22(10), 11804-11811, 2014US patent 9693715 B2)。

3)提出了一种新型新器件结构和简单制作方法,国内首次实现了高折射率差亚波长光栅VCSEL室温连续单模工作,并实现了波长可调谐功能(Photonics Research, 10(5), 1170-1176, 2022)。

4)提出了一种表面波面发射激光器,有望实现单模、低发散角、大功率输出(Advanced Photonics Research, 2000172, 2021)。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Emailliuanjin@semi.ac.cn

电话:010-82304107



关于我们
下载视频观看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林大北路中段) 北京912信箱 (100083)

电话

010-82304210/010-82305052(传真)

E-mail

semi@semi.ac.cn

交通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85259-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