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是如何探测地震的?
幽灵般中微子的认识之路
朱邦芬院士忆黄昆:越伟大,越纯洁
谢希德:半导体之母的天空
学物理能做什么
关于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错了吗?
“墨子号”量子卫星是怎么在天上做量子实验的?
你经常吃薯片,那你了解他嘛?
滴答滴…...从摩尔斯电码传来的余波
让心情变彩色的小妙招,也许就是染个发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Arm服务器芯片路在何方

2018-09-12

 

 

昨天(9日),业界传出了一则消息:高通公司打造ARM架构服务器芯片的高通数据中心事业部(QDT)技术副总裁Dileep Bhandarkar已经离开高通有一段时间了,据悉,他是前东家高通Falkor ARM服务器架构设计的灵魂人物。

 

而Bhandarkar本人和高通对于离职都没有做任何公开声明,人们也只是在近日的SemiCon West 2018半导体展会上,听到他说起“前高通”才发现端倪的。

 

而就在前不久的5月份,QDT总裁Anand Chandrasekher离职。而在错失被Broadcom收购这一绝佳机会之后(该并购案被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否决),高通为了兑现先前对股东和投资者关于削减开支的承诺,宣布精简QDT部门,裁员280人。

 

最近一年以来,业界对 ARM服务器芯片的前途普遍持悲观态度,而高通QDT部门一连串的裁员和精简措施,似乎在不断印证着人们的担忧。毕竟,在以Intel为代表的x86服务器芯片统治该行业多年的情况下,以高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先后加入研发ARM服务器芯片的行列,以期待改变一下该行业一家、一架构独大的局面,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情势似乎并不乐观,有人退出,有人大幅精简团队规模。究其原因,还是ARM服务器芯片在市场和客户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

 

其实,不只是高通,x86服务器芯片的另一大厂——AMD业曾经信誓旦旦地开发起了ARM服务器芯片,以期待扭转一下Intel一家独大地局面(占有全球90%以上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但可惜的是,投入研发没有几年,就因为客户不买账,而果断放弃了ARM架构产品。

 

步其后尘,高通似乎也要放弃了?虽然大幅度裁员,但该公司对外一再宣称,高通不会放弃ARM服务器芯片的研发,只是缩减规模而已。但这些宣传很难打消人们对ARM架构产品灰暗前景的疑虑。

 

高通不仅自己研发ARM服务器芯片,为了扩大市场,特别是庞大的中国市场,该公司还于2016年初,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合资组建了“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HXT),专为中国市场设计和开发ARM服务器专用芯片,双方分别持股45%、55%,这被视为高通“技术换取市场”的重要一步。

 

而华芯通研发的第一款服务器芯片“华芯1号”已于2017年年底试产流片成功,并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商用。

 

本来是信誓旦旦,要大干一场,但高通的裁员,对于ARM服务器芯片阵营,特别是中国的相关企业,显然是传递了一个比较负面的信号。今后,ARM架构何去何从?相关厂商要如何应对这样的市场局面,以及客户的认可程度?问题有待解答。

 

ARM进军服务器

 

在统治了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处理器市场之后,ARM想要向服务器领域渗透,要和这一领域的霸主——Intel掰一掰手腕。因此,ARM开始大力推广64位指令集,以期建立相应的软件生态。

 

趁着ARM推广ARM 64的东风,AMD、高通、Cavium、APM等IC设计公司,以及中国的华为、飞腾和华芯通,陆续开发了各自的ARM服务器CPU。

 

高通方面,该公司于2014年11月宣布进入服务器市场,2016年12月:演示了其首个48核ARM服务器芯片Centriq 2400系列;2017年8月,该公司宣布推出第5代自主架构设计Falkor,导入10nm制程,并且兼容ARMv8指令集,主要将锁定服务器等级应用。

 

2017年11月,高通正式发布Centriq 2400系列,该系列处理器为10nm工艺制造,使用Arm架构内核,面向企业和服务器市场,这代表着Arm核心在服务器市场中重大突破。Centriq 2400系列处理器的高端型号使用了48个高通公司基于Arm v8指令集打造的Falkor内核,配备60 MB L3缓存,6个DDR4通道,运行频率为2.2 GHz,基本频率为120W TDP,价格仅为2000美元。高通希望它能在云服务器市场上以每瓦的性能、总体性能和成本展开激烈竞争,然而自产品公布以来,主要服务器提供商的可用性几乎为零。


 

但是,好景不长,今年5月,就传出了QDT可能会放弃Centriq的消息,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裁员计划和实施。

 

除了高通,APM也是一家在ARM服务器芯片上有较大投入的公司。该公司虽然名气不大,但其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了ARM服务器CPU的开发工作,而且做出了性能不错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数据中心、互联网服务器等领域已有了批量的应用。

 

例如,APM的X-Gene已经发展到了第3代。X-Gene3集成了32个核心,计划采用台积电16nm制造工艺,主频3GHz,最大功耗约为125W。根据Linley Group的报道,其模拟器测试成绩Spec2006单线程定点性能在550分左右。X-Gene 3XL是X-Gene3的升级版本,计划将32核升级为64核,并将SPECint_rate2006测试提升到1000。在单线程性能上,X-Gene3也非常亮眼,大约在17左右。由于Linley Group给出的单线程性能并不是通常说的单核测试性能,而是用rate分值/线程数,所以推测X-Gene3在模拟平台上的单核性能很有可能已经达到20左右了,这在ARM生态圈中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的ARM服务器芯片阵营

 

国内致力于ARM服务器芯片开发的主要有三家厂商:华为、飞腾和华芯通。

 

总的来说,飞腾是做的比较好的,华为也有成熟的产品,而华芯通还比较年轻,还没有量产的产品推出,据说,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量产。

 

飞腾方面,该公司设计了代号为“火星”(Mars)的FT2000,性能较为强悍,也比较成熟,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ARM服务器芯片的最高水平了。具体来看,FT2000采用28nm工艺,主频2GHz,功耗100W。芯片面积600多平方毫米,集成了64个FTC661 CPU核,共计48亿个晶体管。根据测试,FT2000的芯片实测成绩相对于模拟器成绩要稍低一些,在2GHz主频下,采用GCC4.8编译器,SPEC2000和SPEC2006测试。其中SPEC CPU2006全芯片测试分值为定点570,浮点482,单线程测试分值为定点12.4,浮点11.3,虽然在单线程性能上和Intel依旧有不小的差距,但就多线程性能而言,足以与Intel Xeon E5-2695v3芯片相媲美。

 

 

华为方面,其ARM服务器CPU集成了32核ARM Cortex A57,采用台积电16nm制造工艺。但这款服务器CPU的性能相对有限。以飞腾的FT2000作参照,华为的这款服务器CPU在制造工艺领先2代的情况下,以FT2000一半的功耗实现了不足FT2000一半的性能。

 

生态系统牢不可破

 

由于服务器芯片的生态系统被Intel牢牢地把持着,并占有90%的市场份额,所以,起步时间不长的ARM服务器CPU依然在艰难地前行着,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产品也还很难赢得太多的市场空间。

 

这种情形,与Intel、ARM在移动处理器市场的情形正好相反,由于ARM牢牢地掌控着手机处理器的生态系统和市场,使得在该领域起步滞后的Intel,花了很大力气和巨额资金去追赶,力求建立属于其自己的移动生态系统,但终究由于入局太晚,难以撼动稳固的ARM生态而铩羽而归,只能在手机基带处理器上保留着一丝火种。

 

不知道这种情形,是否会完全被复制到服务器芯片领域,如果是的话,则对于ARM服务器架构阵营的厂商来说,前景实在是不容乐观。

 

ARM服务器架构为何干不过Intel

 

实际上,三星、博通、NVIDIA等芯片巨头都曾声称要研发ARM服务器芯片,但结果却是全都相继放弃。

 

此外,Marvell因为收购了Intel的Xscale处理器业务,也曾投入到ARM服务器芯片市场,还称与百度有深入合作,但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2017年底,Marvell宣布收购Cavium,这家专注于网络通信领域多核处理器的厂商现在也是ARM阵营服务器芯片的代表厂商。不知道Marvell是想通过收购再次进入服务器市场,还是另有打算呢?答案待解。

 

相对于Intel的服务器芯片生态系统,ARM阵营的最大劣势就是软件生态。这就像当年Intel进军移动市场时,也是遇到了软件生态问题,不仅软件兼容性饱受诟病,而且在和移动设备生产商的配合方面也出现了大问题,传统PC思维浓重的处理器巨头完全无法理解手机和平板厂商的需求,虽然投入了100多亿美元补贴,但最终还是抢不到多少市场份额。

 

业界有一种说法,即只要拥有20%的成本优势,就有动力更换处理器架构,但到目前为止,这个成本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更换为ARM处理器架构的动力不足。

 

希望在哪里

 

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即将到来,服务器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当下的数据中心,Intel处理器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这会使互联网公司和数据中心的运营者在面对Intel时缺乏议价能力。

 

因此,寻找替代解决方案,实现多供应商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如谷歌、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都对ARM服务器非常感兴趣。

 

由于市场足够大,且一些互联网巨头比较青睐定制版的ARM服务器,这使得ARM阵营能获得一定的市场。

 

而在中国,虽然华芯通、华为、飞腾等ARM服务器CPU厂商无法完全替代中国市场上的Intel CPU,但攻占一部分原本属于Intel的市场还是能够期待一下的。

本文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关于我们
下载视频观看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林大北路中段) 北京912信箱 (100083)

电话

010-82304210/010-82305052(传真)

E-mail

semi@semi.ac.cn

交通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85259-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