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所成功举办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功举办以“走进半导体的世界”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300余名青少年、社会公众走进半导体研究所,开启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半导体世界之旅,近距离感受了半导体科学的魅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结合“学部成立70周年”主题,半导体研究所精心策划了此次活动。活动致力于提供“1+0”沉浸式参观体验,即一堂科学技术公开课、实验室参观体验零距离,同时还设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参观、研究生招生咨询等环节,全方位展示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氛围,厚植科学文化。
上午9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半导体研究所所务委员、党委委员、半导体芯片物理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骆军委研究员致欢迎词,代表研究所对来所的青少年及社会公众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半导体研究所被誉为“我国半导体科学的摇篮”,在“两弹一星”研制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应运而生,在我国半导体科技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下,研究所成长为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研究及其系统集成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半导体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同时,研究所积极履行科普“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自2006年起就开始组织公众科学日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科普是连接科学与大众的桥梁,希望大家都能在活动中度过一段愉快而充实的时光,在科学的海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所务委员、党委委员、半导体芯片物理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骆军委致欢迎词
随后,会场播放了半导体研究所《传承·庚新·筑梦》宣传视频,带领观众感受研究所六十余载砥砺奋进、勇攀高峰的发展历程。
观众观看半导体研究所《传承·庚新·筑梦》宣传视频
在“半导体科学公开课”环节,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委员会委员姚威振以“无处不在的半导体”为题,为在场观众开讲。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有哪些魔法特性?新型半导体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扮演什么角色?他通过生动的比喻、直观的展示、有趣的互动,为观众打开半导体科学的大门。同时,他还介绍了半导体研究所两位老科学家——“中国半导体一代宗师”黄昆、“中国太空材料之母”林兰英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品质,希望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投身到半导体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中去,为国家半导体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姚威振副研究员作科普讲座
活动会场
在“实验室开放体验零距离”环节,各实验室展示了在坚持“四个面向”、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中产出的重大科技成果。“你知道医学检测里‘芯片’的奥秘吗?”“机械臂是怎么运作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大家展示了新型半导体生化传感技术和机器人控制系统。“原子是怎么被人‘看见’的?”半导体芯片物理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高分辨电镜带大家揭秘量子材料的微观世界。“如何精准捕捉海洋‘脉搏’?”“光纤为何能变成麦克风?”……光电系统实验室展示了光纤海洋温盐深传感、光纤声学传感等技术。“你知道机器人是怎么画人物肖像画的吗?”“照照镜子就能找到面部、手部的穴位?”……人工智能与高速电路实验室带大家体验了肖像艺术机器人系统、计算机视觉识别新技术等项目。
在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主展厅,弘扬科学家精神志愿者们讲述了半导体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研究所在“两弹一星”国家重大任务中的重要贡献以及一代代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文化历史传承,引导年轻学子尊敬科学家、尊崇科学家职业,激励他们传承科学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弘扬科学家精神志愿者倾心讲解
在“研究生招生咨询面对面”处,半导体研究所人事教育处研究生部老师为前来咨询的观众现场解读了研究生招生的相关政策,助力学子规划科研之路。
研究生招生咨询
公众科学日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公益性、品牌性科普活动,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年。半导体研究所积极履行科普“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每年5月依托学科特色和研究优势,安排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不仅激发了公众对半导体科学的兴趣,也为培育科技创新后备力量、营造良好科学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志愿者合影